大乘妙法蓮華經  釋隆門圓通法師



17乘妙法蓮華經_圖文

妙音菩薩品

法師功德品

從地湧出品

如來壽量品

分別功德品

安樂行品

見寶塔品

法師品

授學無學人記品

提婆達多品

勸持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16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一~三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

「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

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

「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

 

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

「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抹為微塵,如是東行,儘是微塵,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否?」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

「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

 

佛告大菩薩眾:

「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於是中間,我說燃燈佛等,又復言其入於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別。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

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諸善男子,如來所演經典,皆為度脫眾生,皆實不虛。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錯謬。

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

以若干因緣、譬喻,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如是,我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

錄自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一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二

佛告大菩薩眾:

「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

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貪著五欲。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

 

諸薄德人,過無量百千萬億劫,或有見佛、或不見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諸比丘,如來難可得見。』

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諸佛如來,法皆如是,為度眾生,皆實不虛。

譬如良醫,明練方藥,善治眾病。其人多諸子息,以有事緣,遠至餘國。諸子於後,飲他毒藥。是時,其父還來歸家,諸子飲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遙見其父,拜跪、問訊:

『我等愚癡,誤服毒藥,願見救療,更賜壽命。』

父見子等苦惱如是,依諸經方,求好藥草,與子令服,而作是言:

『此大良藥,汝等可服,速除苦惱,無復眾患。』

 

其諸子中,不失心者,見此良藥,即便服之,病盡除愈。

餘失心者,見其父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於此好色香藥,而謂不美。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為毒所中,心皆顛倒。雖見我喜,求索救療,如是好藥,而不肯服,我今當設方便、令服此藥。』

即作是言:

『汝等當知,我今衰老,死時已至,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瘥。』

作是教已,復至他國,遣使還告:『汝父已死。』

是時,諸子聞父背喪,心大憂惱,自惟孤露,無復恃怙,常懷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藥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聞子悉已得瘥(瘥,癒也),尋便來歸,咸使見之。

錄自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二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之三

佛言:「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否?」

「不也,世尊。」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汝等不聞此 但謂我滅度

我見諸眾生 沒在於苦惱 故不為現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戀慕 乃出為說法 神通力如是 於阿僧祇劫…

眾生見劫盡 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隱 天人常充滿

園林諸堂閣 種種寶莊嚴 寶樹多花果 眾生所遊樂

諸天擊天鼓 常作眾伎樂 雨曼陀羅花 散佛及大眾

我淨土不毀 而眾見燒盡…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

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我亦為世父。

救諸苦患者,為凡夫顛倒,實在而言滅。

我常知眾生,行道不行道,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綱要** 

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

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諸根利鈍,隨所應度,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以諸眾生有種種性、種種欲、種種憶想分別故,欲令生諸善根。以若干因緣、譬喻,所作佛事,未曾暫廢。

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於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貪著五欲。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斯眾生等,聞如是語,必當生於難遭之想,心懷戀慕,渴仰於佛,便種善根,是故如來雖不實滅,而言滅度。

佛應彌勒請問,為說久遠劫來早已成佛,但為教化眾生,示現滅度;並說「醫王喻」。


12-1提婆達多品十二之一 ~ 二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之一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

「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布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為於法故,四方求法:

『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差遣、使役)。』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蓮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需,採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於時奉事,經於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佛告諸比丘:

「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如來

世界名:天道

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佛告諸比丘: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於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於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

 

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

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住虛空中。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

錄自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之二

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智積菩薩以偈讚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無量眾 今此諸大會 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 開闡一乘法 廣導諸眾生 令速成菩提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

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

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

 

智積菩薩言:

「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咸恭敬

一切眾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

「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不得作梵天王、帝釋、魔王、轉輪聖王、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龍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提婆達多品內文綱要**

言如來往昔求法,事阿私仙,得聞妙法,此乃提婆達多是也。今授提婆達多大菩提記。

多寶佛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文殊師利言:「龍女,年始八歲,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智積菩薩言:「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云何女身速得成佛?」會中,龍女獻珠成佛之事,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錄自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11見寶塔品第十一之一 ~ 三

見寶塔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

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幡以為嚴飾。

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

 

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

「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恭敬合掌。

 

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

「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佛告大樂說菩薩:

「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

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

『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於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

「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

「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

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

錄自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見寶塔品第十一之二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

「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

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江河、山川。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佈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

惟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亦無大海、江河、及鐵圍山、須彌山等。寶地平正,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亦無大海、江河、及鐵圍山、須彌山等。寶地平正,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與欲開此寶塔』。

 

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除却)關鑰,開大城門。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錄自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11-3見寶塔品第十一之三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

「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

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

「佛座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

 

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在在所往 常為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 各捨妙土 及弟子眾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身出妙香 遍十方國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其多寶佛 雖久滅度 以大誓願 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 所集化佛 當知此意

諸佛子等 誰能護法 當發大願 令得久住

 

此多寶佛 處於寶塔 常遊十方 為是經故

亦復供養 諸來化佛 莊嚴光飾 諸世界者

若說此經 則為見我 多寶如來 及諸化佛

 

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為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為難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於我滅後,誰能受持,今於佛前,自說誓言。

 

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

錄自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10法師品第十之一 ~ 三

法師品第十之一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

「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咸於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

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愍眾生故,生此人間。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愍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藥王,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於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呰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有人求佛道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錄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法師品第十之二

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

「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佈、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需復安舍利。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幡,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其有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乾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菩薩亦復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

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云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

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錄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法師品第十之三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

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欲捨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於佛智慧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供養於法師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閒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閒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罣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法師品內文綱要**

佛為藥王菩薩說關於聽聞、隨喜、受持、解說《法華》的種種功德,並說「鑿井喻」。

佛復告藥王菩薩:「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此經是諸佛祕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復安舍利,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錄自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


09-2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二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二

爾時,佛告羅睺羅: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

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否。唯然,已見。」

「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 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

 

**授學無學人記品綱要**

阿難、羅睺羅、有學、無學二千人皆得受記。

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國名:常立勝旛。

羅睺羅→蹈七寶華如來。

有學、無學二千人,皆同一名號→寶相如來。

錄自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09-1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一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之一

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

「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惟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睺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

 

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初果須陀洹,又叫「見道位」。二果斯陀含到三果阿那含,又叫「修道位」。這三種果位都稱「有學位」。在這修道位上,四果叫「無學位」)

 

佛告阿難: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

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國名:常立勝幡。

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

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

 

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

「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新發意菩薩咸作是念:我們尚且沒有聽聞佛為諸大菩薩授記,而這些聲聞眾怎麼會得到授記呢?因此心中產生懷疑。) 

 

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

「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

阿難心大歡喜而說偈言:

世尊甚稀有 令我念過去 無量諸佛法 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復疑 安住於佛道 方便為侍者 護持諸佛法

錄自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08-2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之二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之二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

「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

「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薩記。

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

號曰"普明如來"。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冕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憍陳如比丘 當見無量佛 過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 具足諸神通 常說無上道 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 菩薩皆勇猛 以無上供具 奉獻於諸佛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復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親友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而汝不知,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需,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

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五百弟子授記品內文綱要**

富樓那、憍陳如和五百阿羅漢皆受記當來必定成佛,並說「繫珠喻」。

富樓那→法明如來。國名:喜淨。劫名:寶明。

憍陳如和五百阿羅漢→普明如來。

錄自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08-1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之一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之一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心淨踴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而作是念:

「世尊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佛告諸比丘: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

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

 

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

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

 

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七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欲。

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

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今此富樓那 於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 而於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眾歡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度不可計眾 成就一切智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為寶明

菩薩眾甚多 聲聞亦無數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我今但略說。

錄自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07-6化城喻品第七之六

化城喻品第七之六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諸天神龍王 阿修羅眾等 常雨於天華 以供養彼佛

諸天擊天鼓 並作眾伎樂 香風吹萎華 更雨新好者

世尊甚難值 久遠時一現 為覺悟群生 震動於一切

諸梵見此相 尋來至佛所 散花以供養 並奉上宮殿

三方及四維 上下亦復爾 散華奉宮殿 請佛轉法輪

 

世尊甚難值 受彼眾人請 為宣種種法 四諦十二緣

無明至老死 皆從生緣有 如是眾過患 汝等應當知

宣暢是法時 六百萬億垓 得盡諸苦際 皆成阿羅漢

第二說法時 千萬恒沙眾 於諸法不受 亦得阿羅漢

從是後得道 其數無有量 萬億劫算數 不能得其邊

 

時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彌 皆共請彼佛 演說大乘法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說六波羅蜜 及諸神通事

分別真實法 菩薩所行道 說是法華經 如恒河沙偈

 

彼佛說經已 靜室入禪定 一心一處坐 八萬四千劫

是諸沙彌等 知佛禪未出 為無量億眾 說佛無上慧

各各坐法座 說是大乘經 於佛宴寂後 宣揚助法化

 

我在十六數 曾亦為汝說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趨佛慧

以是本因緣 今說法華經 令汝入佛道 慎勿懷驚懼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諸佛之導師 為息說涅槃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化城喻品內文綱要**

佛告諸比丘,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國名好城。劫名大相。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要見佛聞法,相當不易,需信心深具,突破障塵,修行善法,具眾功德,方能開啟智慧。)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雨眾天華、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如此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諸比丘,當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中幽冥之處悉皆大明,其中眾生才各得相見。

諸梵天王中,有名曰救一切、大悲、妙法,亦自見宮殿光明照耀,昔所未有,於是共議此事,最後由華嚴經中所提世間主中,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的尸棄天王為梵眾說偈言。

大通智勝如來三轉十二行法輪。轉輪聖王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入寂然禪定,十六法王子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品曰大通智勝如來(釋迦牟尼佛)從早先入深禪定,但諸佛法猶不在前,直至忉利諸天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大通智勝如來於座上說一佛乘始成佛道,於娑婆成佛。最後作「化城喻」為說化城譬喻小法,以示方便,引入佛慧。


07-5化城喻品第七之五

化城喻品第七之四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 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菩薩眾)

 

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俱白佛言:

「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

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

 

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禪定,各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六菩薩:

東方四尊為:彌勒菩薩、不空見菩薩、滅惡趣菩薩、除憂暗菩薩。

南方四尊為:香象菩薩、大精進菩薩、虛空藏菩薩、智幢菩薩。

西方四尊為:無量光菩薩、賢護菩薩、網明菩薩、月光菩薩。

北方四尊為:無盡意菩薩、辨積菩薩、金剛藏菩薩、普賢菩薩。


07-4化城喻品第七之四

化城喻品第七之四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 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菩薩眾)

 

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眾、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俱白佛言:

「世尊,亦當為我等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

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

 

彼佛受沙彌請,過二萬劫已,乃於四眾之中,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說是經時,十六菩薩沙彌皆悉信受,聲聞眾中亦有信解。其餘眾生,千萬億種,皆生疑惑。

 

佛說是經,於八千劫未曾休廢,說此經已,即入靜室,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

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寂然禪定,各升法座,亦於八萬四千劫,為四部眾,廣說分別《妙法華經》。一一皆度六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眾生,示教利喜,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十六菩薩:

東方四尊為:彌勒菩薩、不空見菩薩、滅惡趣菩薩、除憂暗菩薩。

南方四尊為:香象菩薩、大精進菩薩、虛空藏菩薩、智幢菩薩。

西方四尊為:無量光菩薩、賢護菩薩、網明菩薩、月光菩薩。

北方四尊為:無盡意菩薩、辨積菩薩、金剛藏菩薩、普賢菩薩。


07-3化城喻品第七之三

化城喻品第七之三

又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我等諸宮殿 光明甚威曜 此非無因緣 是相宜求之

過於百千劫 未曾見是相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為大眾說法。諸梵天王頭面禮佛,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只有佛光照耀能增寶宮殿光明,能令萎華褪去新華盛開)

 

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難見 昔所未曾睹 無量智慧者 

如優曇缽華 今日乃值遇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世尊大慈愍 惟願垂納受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爾時,上方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今以何因緣 我等諸宮殿 威德光明曜 嚴飾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聞見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為大眾說法。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各以宮殿,奉上彼佛。

以偈頌曰:

善哉見諸佛 救世之聖尊 能於三界獄 勉出諸眾生

於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暗冥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納受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世尊轉法輪 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眾生 開示涅槃道

惟願受我請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無量劫集法


07-2化城喻品第七之二

化城喻品第七之二

爾時,東方五百萬億諸國土中、梵天宮殿,光明照曜,倍於常明。

諸梵天王各作是念:

「今者宮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緣,而現此相?」

 

諸梵天王即各相詣,共議此事。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

 

諸梵天王頭面禮佛,以天華而散佛上,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天人之大師 哀愍於世間 十方諸眾生 普皆蒙饒益

我等先世福 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 唯願哀納受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又東南方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為諸梵眾而說偈言:

是事何因緣 而現如此相 我等諸宮殿 光明昔未有

為大德天生 為佛出世間 未曾見此相 當共一心求

過千萬億土 尋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脫苦眾生

 

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為大眾說法。諸梵天王頭面禮佛,即以天華而散佛上。各以宮殿奉上彼佛,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世尊甚稀有 久遠乃一現 一百八十劫 空過無有佛

三惡道充滿 諸天眾減少 今佛出於世 為眾生作眼

 

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哀愍一切,轉於法輪,度脫眾生。」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


07-1化城喻品第七之一

化城喻品第七之一

佛告諸比丘:

「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

其國名好城。劫名大相。

諸比丘,彼佛滅度已來,甚大久遠,是數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壽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場,破魔軍已,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而諸佛法猶不在前。」

 

爾時,忉利諸天先為彼佛,於菩提樹下敷師子座,高一由旬。

佛於此座,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適坐此座。

時,諸梵天王雨眾天華,面百由旬,香風時來,吹去萎華,更雨新者。如是不絕,滿十小劫供養於佛,乃至滅度、常雨此華。

四王諸天為供養佛,常擊天鼓,其餘諸天,作天伎樂,滿十小劫,至於滅度、亦復如是。」諸比丘,大通智勝佛過十小劫,"諸佛之法乃現在前"。

 

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捨所珍,往詣佛所。其祖轉輪聖王與百千萬億人民,皆共隨至道場,咸欲親近大通智勝如來。到已,頭面禮足,瞻仰世尊,以偈頌曰:

大威德世尊 為度眾生故 於無量億劫 爾乃得成佛

眾生常苦惱 盲瞑無導師 不識苦盡道 不知求解脫

長夜增惡趣 減損諸天眾 從冥入於冥 永不聞佛名

我等及天人 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 歸命無上尊

 

十六王子偈讚佛已,勸請世尊轉於法輪,咸作是言:

「世尊說法,多所安隱、憐愍、饒益、諸天人民。」

 

佛告諸比丘:

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眾生,各得相見。


06授記品第六

授記品第六

佛為須菩提、迦栴延、摩訶迦葉、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弟子授記。(佛名為性德所成,國土描述為修行之芬芳,劫名為教化加持之延續。)

 

摩訶迦葉→光明如來佛。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瑠璃為地,多諸寶樹。金繩界道,見者歡喜。

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

 

解空第一須菩提→名相如來佛。國名寶生。劫名有寶。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無諸丘坑、沙礫、荊棘、便利之穢。寶華覆地,周徧清淨。

聲聞弟子無量無邊,諸菩薩眾亦無量無邊。

 

議論第一大迦栴延→閻浮那提金光如來佛。(並未提出國名和劫名,為教化無盡之意。其國土中所闡述之莊嚴與須菩提相似。)

無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多有天人、聲聞眾、諸菩薩。

 

神通第一大目犍連→多摩羅跋栴檀香如來佛。國名意樂。劫名喜滿。其土平正,玻璃為地,寶樹莊嚴,散真珠華,周徧清淨。

多諸天人、菩薩、聲聞。


05-3藥草喻品第五之三

藥草喻品第五之三

世尊於會中為大眾說:

我觀一切,普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之心。

我無貪著,亦無限礙,恒為一切,平等說法。

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常演說法,曾無他事。

 

一切眾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或處人天,轉輪聖王,釋梵諸王,是小藥草。

知無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獨處山林,常行禪定,得緣覺證,是中藥草。

求世尊處,我當作佛,行精進定,是上藥草。

 

又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是名小樹。

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名為大樹。

 

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受不同。佛以此喻,方便開示,種種言辭,演說一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

我雨法雨,充滿世間,一味之法,隨力修行。

 

若諸菩薩,智慧堅固,了達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樹而得增長。復有住禪,得神通力,聞諸法空,心大歡喜,放無數光,度諸眾生,是名大樹而得增長。佛所說法,譬如大雲,以一味雨,潤於人華,各得成實。

 

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


05-2藥草喻品第五之二

藥草喻品第五之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眾生欲,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以種種緣,令得正見。

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慧雲含潤。

日光掩蔽,地上清涼,其雨普等,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率土充洽。山川險谷,幽邃所生。

卉木藥草,大小諸樹,百穀苗稼,雨之所潤。

乾地普洽,藥木並茂。草木叢林,隨分受潤。

 

其雲所出,一味之水。

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

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

如其體相,性分大小,所潤是一,而各滋茂。

 

佛亦如是,出現於世,既出於世,為諸眾生,分別演說,諸法之實。

大聖世尊,於諸天人,一切眾中,而宣是言:

我為如來,出於世間,猶如大雲,充潤一切,枯槁眾生,皆令離苦。

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

以一妙音,演暢斯義,常為大乘,而作因緣。

諸天人眾,一心善聽,皆應到此,覲無上尊。


05-1藥草喻品05-1

藥草喻品第五之一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

「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之王,若有所說,皆不虛也。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說之,其所說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

如來觀知一切諸法之所歸趨,亦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通達無礙,又於諸法究盡明了,示諸眾生一切智慧。

 

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

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

卉木叢林及諸藥草,諸樹大小,各有所受。

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華果敷實。

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如來亦復如是,出現於世,如大雲起,以大音聲,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羅,如彼大雲遍覆三千大千國土。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

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隱,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所以者何?

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云何念、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明了無礙。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

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

汝等迦葉,甚為稀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


03-5譬喻品第三之五

譬喻品第三之五

佛對舍利弗說:

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欲速出三界,

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殷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

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佛對舍利弗說:

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

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

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

原因→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眾生不能盡受。

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譬喻品第三綱要**

舍利弗感傷自己從初聞佛法,思惟取證,自謂已得滅度,卻不解是如來方便隨宜所說。佛令憶念本願所行道,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今斷諸疑悔,乃知真是佛子。佛為舍利弗授記,佛號曰華光如來,國名無垢,劫名大寶莊嚴。何故為名,乃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

佛為更明義而宣說「火宅四車」譬喻,進一步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義。


03-4譬喻品第三之四

譬喻品第三之四

佛告舍利弗﹕

「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

舍利弗言﹕

「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

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

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佛告舍利弗:

「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

如來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

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

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

 

佛對舍利弗說:

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

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

 

如來而作是言:

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粗敝、色聲香味觸也。

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

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

汝等但當勤修精進。


03-3譬喻品第三之三

譬喻品第三之三

大白牛車喻

有一長者,其年衰邁,然財富無量,其家廣大,唯有一門。這宅中的人為數眾多。為大宅雖大,卻是堂閣腐朽、牆壁剝落、柱根腐敗,傾倒已在瞬間!

 

此時,大宅忽然起火,然而所有孩子還在大宅裡,長者大為驚慌!

心想:「我雖然可以從這裡安然逃出,然而所有孩子,都在這著火的大宅裡嬉戲而毫無所覺。如果我逃了出去,諸子幼稚,不知火已來逼身,又只眷戀著遊戲處所。而這能逃出的門,是如此狹窄,我應告訴他們,這裡有多危險,應該儘速逃出才是。」

 

於是,長者高喊:「這裡著火了!大家趕快逃!」但是,所有的孩子依然樂著嬉戲,沒有想逃出的意思,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處在什麼樣的大宅裡?

也不知道哪裡著火了?更不知道為什麼要逃!

所以聽到長者的呼喊聲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只是跑過長者旁邊看了他一下,又繼續玩樂。

 

長者見到這景象極為不捨,心想:

「這宅子已起火了,我的孩子們若不出去,必為所焚!我應當想個辦法,讓孩子們免受這劫難。」

於是,父知子意,孩子好玩、好珍奇玩具。長者大聲宣布:

「現在門外有羊車、鹿車、牛車,可以讓你們遊戲,快出來,通通給你們。」  

諸子聽聞父親所說,這些珍玩正符合他們的心願,於是爭先恐後跑出火宅。

  

長者看到孩子們跑到了安全的地方,總算放了心。

這時諸子紛紛來到父前說:「您早先答應要給我們的羊車、鹿車、牛車在那裡?」  

此時,長者示現在孩子面前的是一部大車,其車高廣,飾以眾寶,四面懸鈴,張設幡蓋,垂布華纓,駕車的大白牛潔淨姝好,行步平正、快速如風。

  

這是因為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寶藏都已具足。長者不以下劣小車給與諸子,以愛無偏袒之心要將七寶大車給與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這是他們想也未曾想到的事啊!


03-2譬喻品第三之二

譬喻品第三之二

佛為再次引發舍利弗善根,對舍利弗說:

「舍利弗,我者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

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為舍利佛授記:

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

佛號:華光如來

國名:離垢

劫名:大寶莊嚴

(以菩薩為大寶故。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

住世:十二小劫。

國土: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

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所行清淨無染),此諸菩薩非初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修梵行。

 

華光佛授記菩薩: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次當作佛。

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爾時,四部眾見舍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藐三菩提記,已無復疑悔,歡喜踊躍供養佛。

 

舍利弗再次為四眾向佛請法。

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先不言,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皆為阿耨多羅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

然舍利弗,今當復以譬喻更明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03-1譬喻品第三之一

譬喻品第三之一

爾時,舍利弗踊躍歡喜白佛言:

「我昔從佛聞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

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

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

 

舍利弗自醒道: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

若我等待說所因,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

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法,於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以為有所證、有所得) 」

 

舍利弗嘆道: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

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穩。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舍利弗重宣偈言:

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稀有,能除眾生惱。

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我處於山谷,或在樹林下,

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嗚呼深自責,云何而自欺。

 

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

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

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

 

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

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此是事。

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03-1法華經譬喻品第三(略述)

譬喻品第三(上)

舍利弗感傷自己從初聞佛法,思惟取證,自謂已得滅度,卻不解是如來方便隨宜所說。舍利弗白佛言:「我昔從佛聞法,見諸菩薩受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

爾時,佛告舍利弗,吾今於天人沙門婆羅門等大眾中說,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願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謂已得滅度,我今還欲令汝憶念本願所行道故,為諸聲聞說是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佛智光明,含藏一切佛力解脫。光照情迷,無所不遍。若能證入藏身之性,即名入佛法中。一切法即心自性,則知此心即一切法性。見道前,欲生真慧,宜以戒防,須習定。見道中,斷身見,斷見取等,斷疑故,無漏慧增長。入見道,然業力猶存,結使五蓋障道,甚而心性出現種種轉變,那就是魔考,偏言得道者,不再學修功行。

 

舍利弗自醒道:「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於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信始覺同,體理成照,智必資理而成照,觀六塵入正定,即正思惟應修而修,卻不可得,以不可得故,得大乘法因。

 

舍利弗云:「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又云:「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長時苦行,攝心正定,是行於菩提道上之圭臬。若遇惡因緣,信心退失,或生疑念。又染諸法,各別有相,自謂證得。雖離邪見,但未入道,卻自謂已成就佛道。後聞佛所說,原是心魔所考。

 

佛告舍利弗:「我昔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長夜隨我受學。我以方便引導汝故,生我法中。」

佛先明自,後明勝進,為護煩惱行,不捨二乘,還令憶念本願所行道。善財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此參善知識所教「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欲見佛聞法,先當正信。信與解會,故名為見。佛曾於二萬億佛所為無上道故,常為教化,智光照耀,住一切時處。「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念佛能見佛,須淨信離諸障,唯心入真境故,諸佛炳然齊現。慧眼遍觀一切境界,善巧方便,離障清淨,二六時中,不離念佛念法念僧。為勝緣故,消滅重障,依佛力能成勝行分。

 

身不疲,心不厭,不永斷,不暫息。不怖深法而不能受,不怯行法而不能行。聽聞正法,繫念思惟,如說修行。修者,於諸眾生增長慈悲,若有聞法,感恩迴向。行即無常體,不住即無常義,無常即無作,苦成無味,體由空成,即無心虛照。以絕常無常之淨心,照常無常之圓理,猶如高堂懸鏡,萬像斯鑑。涅槃真味止生死渴,菩提樹立能蔭自他,常照慈悲及空寂舍,能得聞妙法蓮華,為佛所護念。

釋隆門圓通 感恩合十


02-3方便品第二之三

方便品第二之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眾生心所念,種種所行道,若干諸欲性,先世善惡業。

佛悉知是已,以諸緣譬喻,言辭方便力,令一切歡喜。

 

我設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諸佛出於世。    

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

 

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

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

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

從久遠劫來,讚是涅槃法,生死苦永盡,我常如是說。

 

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

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

聞佛說一乘,廣讚一乘道。汝等既已知,諸佛世之師。

隨宜方便事,無復諸疑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方便品內文提綱**

佛從三昧而起,告訴舍利弗︰諸佛方便不可思議,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並要舍利弗,止,不須復說。

舍利弗殷切請法,第一次請法時,佛告舍利弗,止,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舍利弗第二次請法時,佛告舍利弗,止,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舍利弗殷勤三請後,世尊答應說法,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世尊開示眾生,佛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切眾生皆當作佛,佛法唯有一乘,說二乘、說三乘,只是方便,並非究竟。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02-2方便品第二之二

方便品第二之二

爾時,佛告舍利弗:

「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真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舍利弗:

「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

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

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

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

"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

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

 

佛告舍利弗:

「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以無數方便、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舍利弗,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舍利弗,我今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

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

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

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

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02-1方便品第二之一

方便品第二之一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所以者何?

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

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

(法意甚深,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佛告舍利弗,止,不須復說。

因佛所成就的是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

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

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舍利弗第一次請法

爾時,舍利弗知四眾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緣殷勤稱欺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難解之法,惟願世尊敷演斯事。」

佛告舍利弗,止,不須復說。

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舍利弗第二次請法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因會上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佛復止。舍利弗,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

 

舍利弗第三次請法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今此會中,如我等比,百千萬億,世世已曾從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多所饒益。」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說此語時,會中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五千人等,即從座起,禮佛而退。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01-4_敘品第一(中)

妙法蓮華經敘品第一(中)

經文:「爾時,彌勒菩薩見此神變問於文殊師利菩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佛光照處〜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

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演大法義。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如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演說正法。於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

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眾中宣說,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

 

佛放眉間光,所有國土皆明現。佛智光照,圓音妙說。

智光影現心地,若自利果成,內則含輝。

若身心湛寂,外便發燄。

若觸境斯明,菩薩妙法樹,依菩提智,放教智光明。

燈光經云:冥室百千燈,一一燈光遍室內,諸佛身智亦復然。

 

日月燈明佛於中夜入無餘涅槃時,何故獨授記德藏菩薩﹖

《華嚴經.十地品》云:「爾時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宮摩尼寶殿上,與大菩薩眾俱,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轉。從他方世界,俱來集會。此諸菩薩。一切菩薩智慧行處。悉得自在。諸佛如來智慧入處。於念念中…其心通達。明見三世。一切菩薩所有功德。具足修習。其名曰金剛藏菩薩。寶藏菩薩。蓮華藏菩薩。德藏菩薩…淨一切功德藏菩薩。如來藏菩薩。佛德藏菩薩。解脫月菩薩。」

 

日月燈明佛於中夜授記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

佛力為因,流音演法。以如如力,智演法音,光幢獨出,悲寂交際,菩薩承光智起。

 

人人心中有良田,能出生苗稼花果,亦能出生菩提樹苗,樹心堅密能生長枝葉華果。地智亦爾,能含攝眾德,如孕於胎藏,是諸善根(二乘地前),無漏善根(金剛當體),涵藏德處。

 

智慧是體,光明就用,照二無我。時時覺受佛光,念念破見惑無明。心境互照,本智雙入。心中悟無盡之境;境上了難思之心。心境重重,智照斯在。累劫修行,為入佛智。驀然回首,返照自心,即心自性,不由他悟。

 

日月燈明佛初夜說法,中夜滅度,則法華之外,非是別時更說涅槃。謂人根利故,聞法華竟。如來慈力,常冥加被,慈光普照,未定緣闕。學人從後夜起行,所詮所化由此貫攝,二六時中淨障法行,自能蒙佛智光照耀,故涅槃經云:始從如是我聞,終至歡喜奉行。

釋隆門圓通 感恩合十


01-3敘品第一之三


01-2.敘品第一之二

敘品第一之二

彌勒菩薩言:

文殊師利,我住於此,見聞若斯及千億事,如是眾多…今當略說。

恒沙菩薩,種種因緣,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金銀等物,歡喜布施,回向佛道。

或有捨身肉手足,求無上道。    

或有剃除鬚髮,而被法服,安禪合掌,以千萬偈,讚諸法王。    

又見菩薩,勇猛精進,入於深山,思惟佛道。    

又見離欲,常處空閒,深修禪定,得五神通。    

又見佛子,現種種修行相貌,住忍辱力,惡罵捶打,皆悉能忍,

離諸戲笑、親近智者,一心除亂。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

「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演大法義。

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

是故,今佛現光,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如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演說正法。

於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

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號日月燈明。

 

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會中諸大眾,殷勤請法,一心觀佛。

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

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

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

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01-1.敘品第一之一


敘品第一之一

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大比丘眾說法。

會中還有,有學、無學及羅睺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與眷屬俱,及菩薩摩訶薩…等。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皆得陀羅尼。

會中尚有梵天、龍王、緊那羅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與無量眷屬俱。

阿闍世王與眷屬,各禮佛足,讚歎佛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

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散於佛上,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大眾請法,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盡見東方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六趣眾生,靡不周遍。

復見諸修行得道者,及諸菩薩摩訶薩之種種因緣、信解、相貌,行菩薩道。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及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爾時,彌勒菩薩見此神變問於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導師何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

佛光照處〜

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

梵音深妙,令人樂聞,各於世界,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以無量喻,照明佛法,開悟眾生。

若人有福,曾供養佛,志求勝法,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修種種行,求無上慧,為說淨道。


01-0敘品第一略述